業務市場,是個講究一分錢一分貨、充分成本導向的市場,好東西就得用好價錢去買,從來就不存在「物美價廉」這回事。
從入行開始,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咖啡館「堅持」用很爛的咖啡豆煮很難喝的咖啡給客人喝?直到湛盧自己烘焙咖啡豆,也供應咖啡豆給同業,從市場互動中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成本考量。
當然,成本很重要,不注重成本控管就別做生意了。不過,品質是用錢買來的,客情還得品質來換取。面臨「成本 - 品質」的兩難,該如何取捨?
在商業上,我不相信一味追求品質而不管成本的所謂「極致」心態,正如同湛盧極度鄙視只為省成本而犧牲品質的作法;這兩種極端態度的奉行者基本上都犯了「淺薄」的毛病,見事不深目光淺短。成本與品質的取捨,必須從商品的成本結構切入分析,才能找到商業上的最佳解。
案例一:PC代工產業
典型的PC代工廠,由於國際採購生態的壓力,標準產品的毛利率早已低於10%。假設毛利率8%,淨利率2%,而透過原物料採購議價、生產效率改善...等工業工程手法的改善可促進生產成本降低1%。從這裡我們會發現內部的 cost down 能產生等同於多賣半個產品所產生的利潤貢獻,但「多賣產品」比起 cost down 的困難度顯然高許多,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,這類低毛利產業在管理上的首要重點當屬內部的成本控管:物料採購要不停議價、人力資源效率要不斷提升、機器設備的妥善率與耗損要不斷改善...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