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

物美價廉的業務用咖啡豆?

業務市場,是個講究一分錢一分貨、充分成本導向的市場,好東西就得用好價錢去買,從來就不存在「物美價廉」這回事。

從入行開始,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咖啡館「堅持」用很爛的咖啡豆煮很難喝的咖啡給客人喝?直到湛盧自己烘焙咖啡豆,也供應咖啡豆給同業,從市場互動中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成本考量。

當然,成本很重要,不注重成本控管就別做生意了。不過,品質是用錢買來的,客情還得品質來換取。面臨「成本 - 品質」的兩難,該如何取捨?

在商業上,我不相信一味追求品質而不管成本的所謂「極致」心態,正如同湛盧極度鄙視只為省成本而犧牲品質的作法;這兩種極端態度的奉行者基本上都犯了「淺薄」的毛病,見事不深目光淺短。成本與品質的取捨,必須從商品的成本結構切入分析,才能找到商業上的最佳解。

案例一:PC代工產業
典型的PC代工廠,由於國際採購生態的壓力,標準產品的毛利率早已低於10%。假設毛利率8%,淨利率2%,而透過原物料採購議價、生產效率改善...等工業工程手法的改善可促進生產成本降低1%。從這裡我們會發現內部的 cost down 能產生等同於多賣半個產品所產生的利潤貢獻,但「多賣產品」比起 cost down 的困難度顯然高許多,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,這類低毛利產業在管理上的首要重點當屬內部的成本控管:物料採購要不停議價、人力資源效率要不斷提升、機器設備的妥善率與耗損要不斷改善...等。

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

開咖啡館的動機


不知是因為不景氣,還是創業潮三年一循環,最近好多朋友找湛盧詢問開咖啡館的事。上次這般盛況,發生在三年前,那次大家不約而同想開「咖啡吧」,三年下來台灣起碼開了五百家(光85就三百多家),但關掉的呢?

經驗告訴我們:1. 咖啡館能撐三年,就有機會永續經營。2. 100家新創業的咖啡館,有95家撐不了三年。這是怎麼回事?台灣人愛創業,創業就有風險;但咖啡館創業的失敗率顯然遠高於其他行當,讓我們來研究一下,希望提供些線索給想開店的朋友們思考。

Easy come, easy go !

曾有商業雜誌進行調查,台灣想創業的上班族中80%的女士與70%的男士們想開咖啡館。這背後其實透露出一個多數咖啡創業者的迷思:開咖啡館的跨入門檻很低。

咖啡館確實不難「開」,不論從資本面或技術面來看均是如此。但問題就在這裡,容易跨入,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。台灣到處都是咖啡館,但我們很少看到這個蓬勃的行業裡有誰把哪件事做了深度的努力,只看到生意不好就關掉。「容易創業」所帶來的意志力匱乏,造成永續經營能力的喪失,反映出來的便是整體產業的高退出率。

哀傷的草莓創業族

別誤會,我不是說咖啡館創業者都是草莓族。不過,普遍而言咖啡館創業者的抗壓性與求生力確實不盡理想。問題出在想開咖啡館的朋友多數為社會上生活「相對優渥」的中產階級。這群人具備相對較佳的品味與財力進行咖啡館創業,但缺乏刁鑽靈活的求生能力。

其實開咖啡館會遇到的問題並不比賣蚵仔麵線少,甚至更複雜。但依我看來,開咖啡館的朋友求生能力多數比不上賣蚵仔麵線的朋友。

擺攤子的朋友都知道去環河北路找設備和餐具,但許多開咖啡館的朋友只會到SOGO買杯子,到 D & D買食材。遇到資金短缺,只敢向家裡伸手,不然就用現金卡借高利貸,從不敢向朋友拜託或設計方案向銀行借貸。沒客人,拉不下臉走上街頭辦試吃,整天盯著電腦安慰自己正在進行「偉大的行銷企劃」。這些事蚵仔麵線老闆可不敢做,他們知道退此一步即無死所,買貴了、不借錢、不行銷,就要垮台。草莓創業族想得多做得少,直到哀傷地把店頂掉(這年頭要把店順利頂出去可不容易),還是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。